当前位置:首页 委领导专栏 马建华 正文

在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
(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

来源:bet007足球网站 时间:2018年06月08日

在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扩大)学习会上的讲话

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  马建华

(2018年6月8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旨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增强做好长江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刚才,常纪文副所长做了专题辅导,6个部门和单位做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都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谋划对策,希望下一步着力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谈两点认识。

第一、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在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原则、体系、任务和要求,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推进长江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表。

第一步: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一起全面得到提升,全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成美丽中国。

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确定,既描绘了宏伟蓝图,又明确了时间进度。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看得见、感受得到、实实在在的具体指标。比如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比如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这些接地气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表述,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务实作风的最好呈现。

二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大原则。

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贯彻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二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三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四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灵活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方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五是坚持“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法规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六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首次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即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文化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生态文化体系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坚持绿色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系统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支撑。

生态经济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生态经济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是环保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综合体,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和谐、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目标责任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生态目标责任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空气、水和土壤三大战役为目标责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通过改革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和规范,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社会构筑强有力的上层建筑及其一系列制度和法治保障。

生态安全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底线。生态安全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四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这些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必须抓紧抓好。

一是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这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二是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未雨绸缪,系统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三是提高环境治理水平。积极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用科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四是全面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以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五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党政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必须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其关键在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绿色评价体系。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从而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杜绝为追求GDP的政绩工程而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他特别明确提出,“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并为这支队伍提出了“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具体要求,力求使方兴未艾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坚实的队伍保障。

第二、全面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是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是指人类在处理与水的关系时应达到的文明程度,是指人类社会与水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状态。我们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各项治江工作中,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有效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全面保护水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既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又保障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

公正及和谐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宗旨。公正就是各项治水活动既要保障人的权益、也要尊重自然的权益,既要保障当代人的权益、也要尊重后代人的权益;和谐就是治江工作要谋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健康的消费方式是水生态文明的具体内涵。科学的文化价值观,就是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观,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在治江工作中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升为一种宽广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的精神信念;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高度重视节约和综合利用水资源,努力实现以最小的水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健康的消费方式,就是要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不再追求对物质生活的过度享受,而是追求一种既满足自身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后代人的生活,以最优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保障生态环境用水。

思想统一和行动一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通过宣传、教育,使全社会都树立起符合自然生态平衡法则的科学文化价值观。通过政策措施使各项治江工作都彰显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长江流域部分区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水生态受损、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协调仍是影响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流域管理机构,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转变治江工作思路。

我们要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治江总体思路,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在洪旱灾害防治方面,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论述,正确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既要防治好水患,也要给水以出路,逐步建立起人与水和谐相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完善的洪旱灾害风险管理制度。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逐步实现从过度开发向可持续利用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合理分配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逐步实现从事后治理向优先保护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最严格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在涉水事务管理方面,要逐步实现从分散向统一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涉水事务分级统一管理体系和涉水事务综合管理制度。

二要科学防治水患和利用水资源。

一是科学布局水灾害防治与水资源利用。应正确处理好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科学规划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利用布局,使治理开发等人类活动严格控制在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承载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

二是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高度重视水灾害防治和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水利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各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小。

三是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水利工程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应该兼顾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需求,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在有效发挥水利工程兴利除害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要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以水量、水质、水生态要素为核心的流域生态保护红线,促进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和谐共生。

从现在到2020年,流域水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基本建立,河流生态水量得到基本满足,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湖综合管理全面加强。从2020年到2035年,流域水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和谐共生,和谐的江湖关系基本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长江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2050年,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平居世界前列,水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和修复,水生态文明全面提升,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长江全面实现。

一是要夯实基础工作。实施长江流域水利综合监测站网建设和流域综合管理监控能力建设。完成长江流域水生态及重点水域富营养化状况调查及评价,推进长江流域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展生态需水满足程度调查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估。完善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标准规范体系、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数据库建设。

二是要完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约束引领作用。推动已批规划实施。加快已编规划审查审批。完成《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建设规划》。谋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和专项规划立项编制。开展规划后评价,及时发现和协调处理规划实施中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优化解决方案和政策法规建议。

三是要健全法规政策。健全法规体系,推进《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推动《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管理办法》及《丹江口水库管理办法》等相关部门规章制定出台。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河湖生态环境水量管理文件,保障河流生态需水。完善入河排污口监测监控和论证审批等政策措施,建立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四是要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由相关部委、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省级人民政府参加的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建立岸线、采砂、入河排污口、崩岸应急抢护等跨部门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江河源头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河湖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重要蓄滞洪区等不同类型的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五是要加强行政管理。加强防汛抗旱管理,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技术指导,全面推进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节水指导和监督管理,研究制定主要支流水量调度计划,推动建立枯水期重要河流用水协商工作机制,推进长江流域控制断面生态水量监督管理,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最小下泄水量监管,推进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推进入河污染物总量与浓度双控监管,优化入河排污口布局,督促各地区集中整改违规设置的入河排污口。严格水生态空间管控,严格河湖岸线管理与保护。强化流域水土保持和采砂管理。

六是强化执法监督。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和执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权责统一的流域水行政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加强流域内水事活动监督检查。

七是提升管理能力。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完善长江流域控制断面监督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水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试验基地配套设施、长江流域干支流重要生态敏感区水生态野外观测台站、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工程联合调度信息系统等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共建共享的数据库或数据平台。谋划建设长江流域水安全大数据中心,探索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信息平台。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八是强化科技支撑。强化基础理论及关键问题研究,加快推进河流梯级开发累积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模式研究、两湖水生态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评估研究。积极开展流域空间划分理论研究与实践,有针对性地制定空间内水量、水质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推进科研平台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谋划部级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深化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科研项目上的联合攻关。

九是推进生态修复。开展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研究与实践。有效应对江湖关系变化,着力改善江湖关系,促进河湖健康。完成长江中下游蓄滞区布局与调整工作。探索推进实施江河湖库水系和水生生物洄游通道连通性恢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强高原湖泊及其入湖河道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着力建设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试验示范基地。

十是开展专项行动。积极组织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系列专项行动。做好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行动整改提升阶段督查工作和河长制督查工作。做好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动。谋划长江流域生态水量保障专项检查行动,对长江流域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组织开展生态水量专项检查工作。谋划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生物连通恢复行动,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谋划退田还湖还湿专项行动,有力遏制湖泊面积萎缩、水量减少态势。谋划河流生态岸线再自然化行动,创造便捷舒适亲水空间,恢复岸线生态功能。谋划长江大保护科普宣传专项行动,建立公众的广泛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促进公众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

同志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治水兴水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学活动,进一步找准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在这里我提三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以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示范,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党的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合,推动形成互相启发、互动提高的浓厚学习氛围,全面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素养和水平。

二要担起政治责任。要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必须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严格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形成明确清晰、环环相扣的“责任链”。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结合岗位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提出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要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找出不符合不适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用具体工作成效体现学习效果。

同志们,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推动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奋力建成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为流域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郑茜
这个用来记录和显示点击数: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bet007足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