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圣地贵州遵义,一条承载着历史厚重感的河流蜿蜒而过,诉说着这里的红色过往,见证着此处的绿色情义。作为乌江左岸的一条主要支流湘江河,穿遵义城区而过,是遵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一大主战场。
前些年,由于城市迅速发展,“湘(香)江河”成为“臭江河”,其健康问题一直是市民热议的话题。自2017年遵义市开启河长制实施大幕后,湘江河的“颜值”正在加速蜕变,再度成为市休闲游走的热门线路。
“湘江河的水量并不丰沛,过去一到枯水期,仅河道中心有水淌过。两岸河床一度裸露,甚至能看到暗埋的箱涵。”遵义市河长办负责人王培翻介绍,湘江河水量的不稳定,不仅影响生态美观,更对河道内生态系统形成不利影响。在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当地通过引水调水工程、建设河道翻板坝等多元工程措施,从确保湘江河水量上做起文章。
漫步湘江河遵义会址、红军山段,横贯江中的蓝色翻板坝十分引人注目。这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拦河坝,将此段河水水位提高1.2~1.5米。和过去笨重的水泥坝相比,这种蓝色的坝体看上去十分轻巧,金属外壳背面还多了根液压支柱。为了加强调控,遵义市特意新建了监控中心,可对拦河坝、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的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开展智能调节。“这样的翻板坝在湘江河干流上便有10座,支流上9座。配合引调水工程,让湘江河一步步告别缺水的过去。”王培翻说。
解决了水量问题,水质问题亦不能忽视。2017年8月,针对湘江河干流的基本情况和城区段及汇入的虾子河、忠庄河、舟水河(蚂蚁河)等支流存在截污、接入系统建设不完善、污水收集不彻底、干流截污管(涵)渗漏,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遵义市出台了《湘江河干流整治保护对策工作方案》,明确提出12个治理保护的主要任务,推动河长制“一河一策”落地见效。今日的湘江河两岸,不仅大型污水处理上紧锣密鼓地开展技术升级,一系列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也粉墨登场,新技术因地治理,入学校、进小区,从源头上扼住污水排放咽喉。
去年以来,遵义市对湘江河开展了重点整治保护工作,不仅全面加强了湘江河干支流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管理、中心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和中心城区湘江河防洪体系建设,更强化了湘江河治理保护的制度、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湘江河地方立法调研,完成了湘江河沿岸景观规划、中心城区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规划的编制以及防洪规划的修编工作,切实抓好湘江河整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今天的湘江河,已日益成为引领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窗口,彰显红色之城光荣历史的核心空间。朝着“生态河、山水河、活力河、文化河”的目标,当地正一步一个脚印,用实打实的行动谱写悠悠碧水映遵义,美美与共湘江河的动人诗篇。
市民记忆中的那条湘江河,回来啦!